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阶段”到“分系”:早期易学理论研究范式的转换
引用本文:刘光胜.从“阶段”到“分系”:早期易学理论研究范式的转换[J].哲学研究,2023(11):65-76.
作者姓名:刘光胜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出土简帛文献与古书形成问题研究”(编号19ZDA25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阶段”说的弊端,在于以单线进化的眼光看待早期易学传流。而马王堆帛书《周易》、王家台秦简《归藏》、清华简《筮法》等新见材料的面世,证明先秦易学多线生成,因此分系研究是廓清早期易学面貌的基本方法。辑本《归藏》、王家台秦简《归藏》可能是借鉴殷易的某些元素,又融入后世观念而形成的新传本。马王堆帛书、今传本《周易》彰显德义,阜阳汉简《周易》突出卜筮,象数与义理分途的意蕴已经显现。清华简《筮法》与包山简、天星观简所记筮例虽出自一系,但在除祟、禳灾方法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同一系统之间不断分化,易学思想体系建构日益深化,不同流派之间相互渗透、融合,传流线索纷繁复杂,这些共同构成了早期易学多元生成的瑰丽图景。

关 键 词:出土文献  早期易学  “阶段”说  “分系”说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