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儿童期受虐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和基因的调节作用
引用本文:曾子豪,彭丽仪,詹林,刘双金,欧阳晓优,丁道群,黎志华,胡义秋,方晓义.儿童期受虐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和基因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3(2):276-285.
作者姓名:曾子豪  彭丽仪  詹林  刘双金  欧阳晓优  丁道群  黎志华  胡义秋  方晓义
作者单位:1.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 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3.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工会;4. 认知与人类行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5.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6. 海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7.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规划项目“重大突发事件背景下青少年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及干预对策”(BBA200032);
摘    要:基于抑郁的差别易感性模型,以301名大学生(年龄=19.15±0.63岁,年龄范围为17~20岁)为研究对象,并引入关键环境因素(儿童期受虐和主观幸福感)和重要位点(MAOA基因rs6323和TPH2基因rs17110747)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究大学生抑郁发生发展机制。结果表明:(1)儿童期受虐与大学生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主观幸福感与儿童期受虐和大学生抑郁症状显著负相关;(2)主观幸福感在儿童期受虐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3) MAOA基因rs6323和TPH2基因rs17110747多态性在主观幸福感与大学生抑郁症状中起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相比携带rs6323位点G/G与T/T纯合子和rs17110747位点G/G与G/A基因型,携带rs6323位点G/T和rs17110747位点A/A基因型个体主观幸福感对抑郁症状的负向预测更强。

关 键 词:儿童期受虐  主观幸福感  大学生抑郁症状  MAOA基因rs6323  TPH2基因rs1711074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