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古“仁”字到孔子的“仁学” ——“仁”的原始与变迁及其道德性的构建
引用本文:洪晓丽.从古“仁”字到孔子的“仁学” ——“仁”的原始与变迁及其道德性的构建[J].道德与文明,2013(3):75-82.
作者姓名:洪晓丽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哲学系
基金项目:云南大学2009年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摘    要:孔子仁学的确立与三代以来仁字字义内涵变迁的过程有着密切关系。仁字在孔子之前已经出现并使用,但其道德性内涵并不明显。直至孔子,仁的道德内涵得到了丰富与拓展,逐步向表达人之道德性根据的概念范畴演进。前孔子时代的仁,从指涉人之美好气魄到多才多艺能事鬼神的能力再到与人的品质行为相关的评判标准等,历经多重内涵的发展。受了三代以来思想变迁的影响,仁经由孔子的转化和改造,终于确立了其道德本体性的地位,奠定了核心的价值取向,成为孔子仁学思想的核心。

关 键 词:  孔子  道德  本体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道德与文明》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道德与文明》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