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法国语境下的现代性批判溯源:马克思和波德莱尔
引用本文:郑劲超.法国语境下的现代性批判溯源:马克思和波德莱尔[J].现代哲学,2016(1):32-39.
作者姓名:郑劲超
作者单位:南京210046 南京大学哲学系
摘    要:马克思在写下《克罗茨纳赫笔记》的过程中,通过对法国革命史的阅读寻找到了一种不同于德国法哲学的新的逻辑方法,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一种"把握特殊对象的特殊逻辑"的政治现代性批判,马克思通过对市民社会的批判开始逐渐走向对社会历史本质的探寻。与此同时,作为资本主义社会"观察者"的诗人波德莱尔,则是在巴黎革命的余烬中构建起一个关于现代生活的精神世界,并提出了一个文化批判意义上的"现代性"概念。两者如何在理论与实践、革命与诗情之间作出抉择,这对于我们当今社会批判理论研究而言依然是绕不开的经典话题。

关 键 词:马克思  波德莱尔  现代性批判  历史辩证法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