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认知诊断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中新的选题策略:结合项目区分度指标
引用本文:郭磊,郑蝉金,边玉芳,宋乃庆,夏凌翔.认知诊断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中新的选题策略:结合项目区分度指标[J].心理学报,2016(7):903-914.
作者姓名:郭磊  郑蝉金  边玉芳  宋乃庆  夏凌翔
作者单位:1.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西南大学统计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重庆400715;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重庆400715;2. 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南昌,330022;3.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100875;4.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重庆400715;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重庆400715;5.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自立人格与社区心理(PI)研究室科研基金资助
摘    要:当前国内外大部分认知诊断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D-CAT)主要采用PWKL作为选题策略进行研究。PWKL结合后验分布信息对KL指标进行加权,提高了判准率,但该方法仅利用个体层面信息加权,忽视了项目本身能够提供的信息,属于单源指标。本研究结合认知诊断中的项目区分度信息,对PWKL进行修正,提出了4种新的多源选题策略:GIDPWKL、AIDPWKL、CIDPWKL和KLEDPWKL方法,并在加入曝光控制下与PWKL和互信息法(MIM)进行比较。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在定长测验情景下的绝大多数实验结果表明,测验长度越短,新方法的判准率越高。平均属性/模式判准率最高的是GIDPWKL,之后是AIDPWKL,而CIDPWKL、KLEDPWKL和MIM方法的优势随实验条件不同而不同。(2)在定长测验情景下的绝大多数实验结果表明,题目质量越高,新方法的优势越明显。(3)Q矩阵结构的复杂性会影响不同选题策略的表现。(4)在变长测验情景下,4种新方法和MIM的平均测验长度均要低于PWKL方法,表现最好的是GIDPWKL方法。因此,若实际测验情景与本研究的模拟情景相似,推荐GIDPWKL方法。

关 键 词:认知诊断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  选题策略  项目区分度  曝光控制

New item selection methods in cognitive diagnostic 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Combining item discrimination indices
Abstract:
Keywords:cognitive diagnostic 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item selection strategy  item discrimination  exposure control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