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电子钱包”让人花钱更多?——手机支付的心理账户效应
引用本文:张美萱,吴瑞林,张涵,田奕真,杨鹿野,姚唐.“电子钱包”让人花钱更多?——手机支付的心理账户效应[J].心理科学,2018,0(4):904-909.
作者姓名:张美萱  吴瑞林  张涵  田奕真  杨鹿野  姚唐
作者单位:1. 北京师范大学;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3. 北京大学;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    要:为探究手机支付使用者消费增加的现象及其心理账户效应,使用计算机程序对114名被试进行了三项模拟购物实验。实验发现:(1)手机支付组被试的商品消费次数和金额都显著高于现金支付组被试,且这种差异体现在功能型商品的消费上。(2)手机支付时被试不会倾向于对大金额的消费进行控制,对大钱和小钱的花费不存在显著差异。(3)手机支付时收到红包的被试消费次数和金额显著高于账户常规收入的被试,且更多用于享乐型消费。总的来看,手机支付减弱了对大额金钱和意外收入的消费控制,非现金支付让消费者花钱更多。

关 键 词:手机支付  心理账户  支付痛感  无现金社会  
收稿时间:2017-07-28
修稿时间:2018-02-07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