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关于“价值观念”范畴的研究
引用本文:王学川.关于“价值观念”范畴的研究[J].哲学动态,1993(1).
作者姓名:王学川
摘    要:关于“价值观念”范畴的研究王学川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对价值观念的讨论正不断深化。现将讨论中一些颇有争议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价值观念的内涵关于价值观念的内涵,大家见仁见智,大致可区分为三类观点。第一类观点偏重于非理性,认为价值观念主要是指主体的情感、意志、态度和意向等。具体提法有:(1)价值观念是与主体理想、志向、需要密切联系的主体对客体的一种态度。(2)价值观念是思维主体所形成的对客体认识的欲求倾向,是对思维材料的取舍标准及思维过程的理想目标。(3)价值观念是反映着人们的追求和向往目标的较为理想的意识。(4)价值观念不是指对价值的认识,而是指对价值的态度,是人们在价值选择、评价、创造中表现出来的取向准则。(5)价值观念可理解为个人的基本态度和根本意向,它们在个人过去所获得的经验和当前要作出的抉择之间起着一种媒介作用,并能简化待处理的问题,能提供对行动的准则和激励,从而指导其行为。(6)价值观念并不反映价值关系,而是反映主体对价值关系的态度的社会意识。第二类观点认为,价值观念主要是指主体的理性、自觉的观念形态。具体提法有:(1)价值观念是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关于价值现象或价值关系的系统看法,是以往价值生活经验积淀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