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关于中国哲学的生命性
引用本文:吴学国.关于中国哲学的生命性[J].哲学研究,2007(1).
作者姓名:吴学国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哲学系
摘    要:不管是在西方还是在印度的形上学中,都曾存在一种忽视甚至否定人的直接生命的倾向。比如柏拉图主义把一个超越尘世之上的、无时间性的、永恒的理念世界确定为真理,而将一切具有时间性的、尘世的、易逝的东西,将生命本身,降低为非真实的东西。可以说柏拉图主义的这种“颠倒”,决定了以后西方形上学对生命的遗忘。这种情况只是到了尼采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那里,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类似的情况在印度思想中有更极端的表现,在这里,几乎所有思想流派都是把生命当作苦难和罪恶,而人生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超渡苦海,在生命彻底熄灭的、超自然的涅槃境…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