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憧憧往来”的哲学渊源与文学接受
摘    要:"憧憧往来"在《周易·象传》中的本义是顾往思来主意未定;《远游》、《七谏》等辞赋作品在其中生发出"感遇"情怀;陈子昂《幽州台歌》进一步加深了"往来"的思想内涵,为其复古的文艺主张增添了历史的深邃与厚重;朱熹《楚辞集注》则将个人的身世体验与生命感悟融入对"往来"的理解。通过对"憧憧往来"的历史溯源,不难发现中国文学的许多思想主题源于上古哲人对自然社会的朴素认知。后世文学对于先哲思想的接受往往取决于思想本身的阐释空间、思想与时代文化的契合程度以及思想的文学表现形式。当哲学思想成为文学表达的主题,思想的力量会借助艺术的形式得到充分的释放,并在后人的理解与阐释中获得丰富与升华。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