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后现代主义文化美学景观
引用本文: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美学景观[J].哲学动态,1993(1).
作者姓名:王岳川
摘    要:后现代主义文化美学景观王岳川当历史的脚步在20世纪50年代末跨越现代主义文化而迈向后现代主义文化时,后现代主义以激进的方式扭转了现代精神价值。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现代精神所追求的确定性和明晰性让位于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断裂的文化使断裂的文化话语获得了无价值的渲泄;中心性与秩序性被置换成边缘性和无序性;中心隐遁,主体死亡,作者瓦解,只有本文在言说。一言以蔽之,在后现代文化景观中,那被解释的不再是原初的意义,而是对解释的重新解释;那被消解的不是被摧毁和抛弃的二元对立;而是被重新铭写的。后现代主义的上述理论特征所呈现出的文化逻辑是:体现在哲学上,是“无话语”的失效和中心性、同一性的消失;体现在美学上则是传统美学趣味和深度的消失,走上没有深度、没有历史感的平面,从而导致“表征紊乱”;体现在文艺上则表现为精神维度的消失,本能成为一切。体现在宗教上则是关注焦虑、绝望和自杀一类课题,以走向“新宗教”来挽救合法性危机的根源。后现代主义虽然表面上同现代主义相对立,但实质上它同现代主义相似,是对晚期资本主义制度和人的异化的抗争,是当代西方“焦虑”、“无言”痛苦的畸形表达。后现代主义采取了一种比现代主义更极端的形式,反文化、反艺术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