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庄子哲学中的“知”北大核心CSSCISSCI
引用本文:杨锋刚.论庄子哲学中的“知”北大核心CSSCISSCI[J].中国哲学史,2013(3):44-51.
作者姓名:杨锋刚
作者单位:1.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基金项目: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编号:09LZUJBWZD010)
摘    要:庄子立足于人的生存状态与"知"的关联,把"知"区分为不同的层次,并指出其限度。经验之"知"无法超越经验的限度而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助长了人与世界的分裂。名辨学派沉溺于"物"而不关注人的生存状态而沦为概念游戏。儒家的仁义扭曲、背离人的天生自然的内在本性,造成道和人的本真存在的双重遮蔽。通过对以上三种非真的"知"的形态的消解和否定,庄子提示了人的本真存在意义上的"真知"。在道的不断敞开中,人不断成为"真人",知不断成为"真知"。人和万物实现了各自的自然而自由的本性,共同"游"于一个"至美至乐"的世界。

关 键 词:  真人  真知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