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汉语神学的处境化及其问题领域
引用本文:杨慧林.汉语神学的处境化及其问题领域[J].青年思想家,2004(1).
作者姓名:杨慧林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基督教文化研究所所长
摘    要:如果将基督教的信仰及其传播置于诠释学的构架(hermeneuticframework),那么教会不仅是一个“信仰的群体”(communityoffaith),而且首先是一个“话语的群体”(communityofdiscourse)。“话语”当然不会意味着“自说自话”,而是要带着信仰的异质性张力(alienatingtension),在现实的语境中表达出自身价值的针对性意义。因此“汉语神学”的提出和讨论,也许预示了基督教在中国之“处境化”问题的根本性转变。即:信仰本身对特定文化载体的超越不仅成为神学的前提,而且无论研究者使用“适应化”(accommodation或adapta-tion)、“本地化”(incuhuration)、“境际化”(inter-culturality)还是“处境化”(contextualization)的概念,实际上都必须摆脱仪文形式的诠释惯性,更多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