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五四后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构建的实践路径、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
引用本文:曾荣,刘演杭.五四后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构建的实践路径、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J].现代哲学,2020(2):64-70.
作者姓名:曾荣  刘演杭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延安文化社团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构建研究”(19BDJ032)。
摘    要: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基于掌握革命话语权的现实需要,通过开展诸如“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学理对话,逐步形成深入结合中国实际构建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的实践路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构建三民主义理论时,将中国国情纳入考察范畴,并视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否具体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为创新话语方式、扩展话语内涵、提升话语能力的重要标准。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与发展,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由概念提出、学理对话,逐渐过渡到形成革命运动的实践阶段,“社会革命”由此被纳入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构建的历史进程。五四后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构建的历史过程与实践路径,反映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掌握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现实需要,折射出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构建的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  革命话语  五四运动  社会革命

Practical Path,Theoretical Logic and Historical Logic:The Construction of Marxist Revolutionary Discourse after the May 4th Movement
Zeng Rong,Liu Yanhang.Practical Path,Theoretical Logic and Historical Logic:The Construction of Marxist Revolutionary Discourse after the May 4th Movement[J].Modern Philosophy,2020(2):64-70.
Authors:Zeng Rong  Liu Yanha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