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镜像、机器与空间:社会关系再生产机制的三重隐喻——从拉康、阿尔都塞到列斐伏尔
引用本文:鲁宝.镜像、机器与空间:社会关系再生产机制的三重隐喻——从拉康、阿尔都塞到列斐伏尔[J].世界哲学,2023(1):35-47.
作者姓名:鲁宝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主义城市批判理论及其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2YJC710042);;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空间正义视域下江苏城市群治理现代化研究”(项目编号:20MLC003);
摘    要:社会关系再生产理论在当代西方激进左翼批判理论中一直以来是备受重视的研究热点。阿尔都塞以“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诊断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隐秘机制,他将资产阶级统治归属于无意识的表现性结构问题,这种表现依托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质询”与“物质铭刻”机制。列斐伏尔进一步将阿尔都塞阐释的机制明确转换为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实践的具体再生产问题,通过“空间生产问题式”对抽象空间霸权给予总体性解蔽。阿尔都塞与列斐伏尔的论题都受到了拉康主义观点,即镜像主体与家庭关系的分裂式再生产的强烈影响。“镜像”“机器”与“空间”便成为拉康、阿尔都塞与列斐伏尔通过精神分析、意识形态批判与现代性空间批判揭示社会关系再生产机制的三个关键隐喻。他们扩展了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分析视域,却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实践的科学话语。反思三位哲学家在该问题上的贡献与局限对深入理解马克思生产关系再生产论具有重要启示。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  社会关系再生产  镜像  机器  空间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