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焦循的“时行”易学及其对“义”的诠释
摘    要:清代学者焦循在高度涵化汉易资源的基础上创造了"旁通""相错""时行"三大义例,从而完成了《易学三书》的象数建构。其中,"时行"乃是焦氏象数体系的核心关节。所谓"时行",是指"旁通"卦组遵循变通之法运行不息的动态过程。通过引入新的旁通,卦爻运行便可转"失道"为"当位",亦得以避免成两《既济》而"终止道穷"。焦循相信,孔孟所讲的"义"即是由《易》卦运行的时行规则生发而出。唯有深入理解伏羲设卦的"时行"之义,方能真切了悟儒学"义"的内涵。基于这一识见,焦循独辟畦町,紧扣"时行"这一象数体例揭示出"义"的三点涵义:"旁通情欲"的为人之道、"通权达变"的处世智慧、"通变神化"的治理方略。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