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一心三止”与“一心三观”:表层的偏重与内在的圆融
摘    要:<正>一、问题缘起——《摩诃止观》中"止""观"的"偏而不即"1]智者大师(538-597)所处时代的佛教,南方佛学偏重玄谈,流行义学;北方佛学偏重实践,流行禅法2],呈现出理论与实践割裂的局面。针对这种状况,智者大师"破斥南北,禅义均弘"3]——融禅学与义理而为一,开中国宗派佛教之先声,成为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从历史的角度说,这种融合的举措有其内在的原因,经过南北朝的分裂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