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消极的与积极的:谎言的区分及其道德意义 ——兼论如何理解康德的谎言禁令
引用本文:郁乐.消极的与积极的:谎言的区分及其道德意义 ——兼论如何理解康德的谎言禁令[J].伦理学研究,2021(2):52-59.
作者姓名:郁乐
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6批面上资助项目“康德的德性动机理论研究”(2014M562274)。
摘    要:康德谎言禁令认为任何时候都必须诚实,甚至在面对凶犯询问朋友藏身之处时也不能说假话,这引发了激烈争议。谎言的道德价值与说谎者的情境地位有本质关联:主动的、以骗取信任来获取利益的谎言是积极谎言,是谎言禁令所严格禁止的;被动的、避免伤害的谎言是消极谎言。消极谎言可以分为面对灾祸的与面对邪恶的两种情境。面对灾祸的谎言是善意谎言,出自避免伤害的动机;面对邪恶的被迫谎言不属于“蓄意的不真实”,而是严格意义的“被迫的不真实”;这不是为谎言辩护,而是为处于邪恶的逼迫之情境中弱者或受害者的生存权辩护。上述概念与真实的背离,是康德谎言禁令产生道德困惑与理论争议的根本原因。

关 键 词:积极谎言  消极谎言  灾祸与邪恶  蓄意的不真实  被迫的不真实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