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先秦儒家乐教“中和”审美观述略
引用本文:雷永强.先秦儒家乐教“中和”审美观述略[J].中国哲学史,2015(2):5-10.
作者姓名:雷永强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秦儒家乐教文献的生成与思想演进”(编号:12CZX032);河南省创新人才及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先秦儒家音乐"中和"审美观是在长期的乐教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孔子之儒家继承了西周雅乐"尚中"、"尚和"的审美趣向,倡导"中庸"的音乐审美标准,提出了文质中道、尽善尽美、节情适度的"中和"审美观,由是而实现其"成于乐"的教化目的。子思以此为基础,以"致中和"为终极关怀,探究"天下之大本",为儒家乐教构建了形而上的哲学根据。公孙尼子、孟子、苟子等后儒相继而起,文献日益丰富,理论渐趋缜密,推动了先秦儒家乐教"中和"审美观的系统化,并为中华民族的音乐审美奠定了基调。

关 键 词:先秦  儒家  乐教  中和  演变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