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佛教般若思想的心理治疗意蕴
引用本文:石文山.佛教般若思想的心理治疗意蕴[J].心理学探新,2013,33(3).
作者姓名:石文山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210097
摘    要:般若为梵语“智慧”的音译,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理论基础;它通过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破解,引领众生了悟世间诸法实相,以此成就自在无碍的生命.文章将般若智慧引入现代心理治疗领域中,从其治疗的病理学依据、目标取向和基本方法等三方面探讨了该修心思想的心理治疗意蕴,指出当事人的心理困扰皆因无明妄执所致,因而藉由般若智慧对世事的如实观照,破除个体的妄想执著,使其回归当下的现实生活,承担起本有的责任,则为心理治疗的核心所在.

关 键 词:佛教  般若  心理治疗  认知领悟

The Implication of the Buddhist Thought of Prajna for Contemporary Psychotherapy
Shi Wenshan.The Implication of the Buddhist Thought of Prajna for Contemporary Psychotherapy[J].Exploration of Psychology,2013,33(3).
Authors:Shi Wensha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