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东汉至唐代汉传佛教僧人名号的演变
摘    要:佛教于东汉初年传入中原,由此至东晋十六国早期,传法译经僧主要是外国人,东晋之前外僧的汉语名号采取"以国为姓,音译或意译其名"的方式;东晋之后随着"佛法僧"三宝思想的深入,外僧大多以佛法僧为姓,音译其名。后赵政权允许汉人出家为僧后,汉僧规模大幅增加,在僧姓统一为"释"之前,汉僧主要以师为姓,采用三宝"佛法僧"或三学"戒定慧"中一字搭配别字为法名,前秦道安将僧姓统一为"释",字和简化法名也逐步得到使用。僧姓统一后,僧人重名现象时有发生,为示区别,在唐代佛门逐步确立了以山名、地名、寺名、俗姓、尊号和法名混合使用命名僧人的方式,这些方式以禅宗表现最明显,其他各宗受到巨大影响,这也奠定了唐之后僧人命名的基本形式。在唐代的基础上,后世又进一步出现了号以及以字或号加法名命名僧人的方式。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