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探究德国浪漫派“艺术宗教”的形成路径北大核心SSCI
作者姓名:赵蕾莲  冀玥彤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2.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全集》德译汉与研究”(编号:21&ZD279);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度重大项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中国译介与研究史:1907—2021年”(编号:22XNL01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德国早期浪漫派作家瓦肯罗德和蒂克在《一个热爱艺术的修士的内心倾诉》中突出展现艺术神圣化,即观赏艺术唤起的感觉具有虔诚性。艺术本身成为揭示浪漫派的重要范畴“无限”的媒介,作家利用宗教容易为人接受的形式倡导艺术自主。就艺术与宗教的关系而言,施莱尔马赫与上述两位作家相反,他在《论宗教》中率先提出“艺术宗教”概念,旨在借助艺术中的自由与个性元素维护启蒙运动以降处于颓势的宗教,从而推动宗教的美学化进程,使宗教能应对世俗化的新挑战。后人常用“艺术宗教”阐释《倾诉》中的文学演绎,原本为神学领域延续宗教话语权的第三种方案“艺术宗教”衍变为浪漫派作家追求艺术独立的美学原则。德国浪漫派作家将“艺术宗教”纳入其“渐进的万象诗”这个诗学纲领中。

关 键 词:艺术宗教  艺术神圣化  宗教美学化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