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婴儿对语音和非语音的感知:认知和神经机制
作者姓名:于文汶1  ' target='_blank'>2  陈淑美2  沈钧石2  张丹丹1
作者单位:(1.四川师范大学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成都 610066; 2.深圳大学心理学院,深圳 518060)
摘    要:婴儿听觉感知能力的发展对于他们未来的语言学习和社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大量的研究主要关注语音感知方面,只有较少的研究将非语音感知纳入考虑之中,但了解非语音感知的特征和机制将有助于增加研究者对听觉加工以及儿童发育的认识。该文分别介绍了婴儿语音感知中的三种偏好——对语音、“婴儿语”和母语的偏好,并尝试着将非语音分为音乐、人类的非言语发声、环境声音三类进行阐述。通过对比这两大类声音的感知得到婴儿可能存在语音感知的左脑偏侧化和音乐感知的右脑偏侧化现象,但这也尚存争议,目前有特定领域模型、特定线索模型和脑网络模型三种理论对偏侧化现象的认知机制进行解释。

关 键 词:语音感知  非语音感知  婴儿  听觉加工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学探新》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学探新》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