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现象学审美诠释学在文学解读中的效用——以俄国作家安德烈耶夫的短篇小说《沉默》为例
摘    要:在对叙事性文学作品的阐释过程中,从情节间的因果联系入手来理解文本是较常见的一种思路。但是,有些作品所描写的事件仅仅是一个孤立的片段,或无因可考,或无果可察,这给人们的解读造成了不小的难度。现象学的审美诠释学则为此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根据这一方案,人们可以不必经由对情节因果关系的完整梳理,亦不必借助于想象力对空白的全面填补,依然能将文本的意涵充分地寻绎出来。另一方面,通过现象学的"悬隔"与"还原",人们亦可以对那些不具情节属性的文学描写进行合理的释读。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安德烈耶夫的短篇小说《沉默》都是一个适于进行现象学分析的绝佳文本。借助于这一文本,我们可以更为清楚地认识现象学审美诠释学的独特效用。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