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幼儿在不同规范标准下的意图判断:“副作用”效应
作者姓名:刘希平  云薏霏  柴凯轩  李楠  唐卫海
作者单位: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 300387;2.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天津 300387;3. 学生心理发展与学习天津市高校社会科学实验室,天津 300387;4. 广东培正学院,广州 510830
摘    要:在幼儿对主人公的行为意图做出判断后加入奖惩任务,用意图“有无”判断和星星分配的数量作为考察“副作用”效应的指标,探讨幼儿在不同规范标准下能否利用理性策略对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断。结果发现:(1)幼儿对带来积极和消极“副作用”的行为意图“有无”判断没有差异;(2)相比于消极“副作用”,幼儿倾向于给带来积极“副作用”的行为者分配更多的星星作为奖励;(3)“副作用”效价对4、5、6岁幼儿分配行为的影响是一致的;(4)在道德规范标准和约定规范标准下,“副作用”效价对4、5、6岁幼儿分配行为的影响是一致的。结果表明:(1)使用星星分配数量作为指标考察幼儿的行为意图判断更敏感。(2)幼儿会把违背规范的行为推断为有意的,遵守规范的行为推断为无意的。且这种表现在4~6岁之间具有稳定性。不同规范标准下,幼儿的这一表现没有差异。(3)研究结果支持了意图判断“副作用”效应的理性推理观点。

关 键 词:副作用效应  意图判断  规范标准  理性推理  
收稿时间:2019-09-12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与行为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与行为研究》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