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艾香德牧师与中国佛教:民国时期宗教对话的一个案例
引用本文:孙亦平.艾香德牧师与中国佛教:民国时期宗教对话的一个案例[J].世界宗教研究,2010(6).
作者姓名:孙亦平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
基金项目:笔者主持的国家十一五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东亚道教研究”(项目批准号:06BZJ011); 南京大学985二期工程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民国时期,中国佛教进入改革发展阶段,社会影响力也波及到其他各种宗教。挪威传教士艾香德来到中国后,受佛教影响,积极学习佛经,深入寺庙与佛教徒进行交流,参访南京支那内学院,撰写了有关中国佛教的著作,并依照佛教寺院制度,先在南京和平门外创办景风山基督教丛林,后又在香港建立道风山基督教丛林。艾香德以较为开放的胸怀倡导宗教对话与宗教联合,当时虽然没有得到人们特别重视,甚至还受到了一些批评,但在全球化的今天,宗教对话与宗教联合被越来越多的宗教团体所认同与接受,已成为世界宗教发展中的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重新回视艾香德所倡导的宗教对话就显得更有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关 键 词:宗教对话  宗教联合  基督教  佛教  艾香德牧师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