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老子》对“虚”“静”的哲学提升
引用本文:白奚.《老子》对“虚”“静”的哲学提升[J].哲学研究,2022(6):62-69+126-127.
作者姓名:白奚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公关项目“稷下学派文献整理与数据库建设研究”(编号19JZD01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老子》之前,“虚”“静”是两个普通词汇,虽有一定的意义抽象,但并未成为哲学概念。《老子》对“虚”“静”进行了关键性的哲学提升,使之成为描摹“道”的存在状态和“无”的表现形式的哲学概念。“虚”“静”由此被纳入关于“道”“无”的本体论表达中,且呈现出密切的意义关联。“虚”“静”在《老子》中还具有工夫和方法的意义,体道、为道离不开致虚、守静的工夫,“虚”“静”也是形上之“道”通向现实应用的一座便捷的桥梁。战国时期,道家等各个学派从不同的向度发挥和应用了“虚”“静”的哲理,最终两词联结起来而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范畴。

关 键 词:《老子》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