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重思感性活动——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基础
引用本文:侯继迎.重思感性活动——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基础[J].哲学研究,2022(6):42-50.
作者姓名:侯继迎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实践思维方式研究”(编号21CZXJ0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感性”是康德和马克思思考问题的共同出发点,但康德看到的是“活动的感性”,而马克思强调的是“感性的活动”。从表面来看,这只是词语的颠倒;从内在机理来看,却是思维方式的根本不同。“活动的感性”引申出科学知识与道德信仰的划界、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感性的活动”则蕴含了人与自然的原初关联,彰显着实践活动涵摄认识活动的一体关系,其理论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此,人对自然合理性态度的形而上学根据只能是“感性的活动”,它内在蕴含着“人应当怎样行动”的绝对道德律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以人的自由本质为前提、凭借人的理性能力确立的改变世界所应遵循的普遍价值原则之一,对人的经验生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范导性作用。

关 键 词:感性活动    自然  和谐共生  范导性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