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与致善——荀子正名理论新探 |
| |
作者姓名: | 孟凯 |
| |
作者单位: |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200241 |
| |
基金项目: | 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项目资助(项目 |
| |
摘 要: | ![]() 荀子的正名理论不仅接续孔子的正名传统,也有对诸子之学的扬弃,在正名理论中荀子借鉴了名家、墨家的理论,丽他们也是萄子批评最多的。荀子的正名理论主要体现在《正名》篇中。其中他讨论了名的分类、名的作用、制名的原则等,并对“三惑”等不正之名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名的主要作用在于“明贵贱”与“辨同异”,“贵贱”关乎价值,“同异”关乎事实,萄子就通过名联接了事实与价值。“辨同异”在乎求“真”,“明贵贱”在乎求“善”,而荀子又认为“明贵贱”高于“辨同异”,从而把名学引向伦理、政治之域。
|
关 键 词: | 荀子正名 真 善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