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病证证候分类的意义 |
| |
作者姓名: | 张纪梅 常存库 |
| |
作者单位: | [1]夏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厦门361008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
| |
摘 要: | 历史上关于情志病证的记载最早见于甲骨文。殷墟出土的甲骨约16万余片,与疾病有关的有323片415辞。其中已经出现了专门的病名或关于疾病症状的描述,如“失眠”。《山海经》记载了38种疾病,其中就有狂、痴等。《黄帝内经》不但记载了一些具体的七情病证的名称,还设专篇系统论述了癫狂的病因病机和表现。到了张仲景时期,中医学对七情病证的认识已经达到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临证医学阶段。《金匮要略》记载了“百合病”、“奔豚气”、“惊悸”、“脏躁”、“郁冒”、“阴吹”及“咽中如炙脔(梅核气)”等七情病证的辨证论治,首开情志疾病辨证论治的先河。
|
关 键 词: | 七情病 证候分类 疾病症状 《黄帝内经》 《金匮要略》 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情志疾病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