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试论先秦儒家“■”概念之来源与本意
引用本文:郭静云.试论先秦儒家“■”概念之来源与本意[J].孔子研究,2010(1).
作者姓名:郭静云
作者单位:俄罗斯科学院;中正大学历史系;中山大学历史系;
摘    要:先秦儒家不仅提出"■"(仁)这个概念,且为表达此一理想社会生活之中心环节,专门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字。先秦儒家思想中的"身"字,乃指自然家族内祖孙上下间的"亲",并涉及理想家族中之慈爱与孝心关系;而"■"则直接源自"身"的概念,旨在表达君民之间的理想关联,犹如一家人中的父子关系,并牵涉到理想社会中君的"慈爱"与民的"孝心",及两者间相辅相成的作用。"身"与"■"二者间的关键差异,在于"身"是指自然家族内的"亲",而"■"是指国家社会内的"亲"。君民之间的"亲"并非源自母腹的血缘基础,而是指心里思感之"亲仁"。因此,先秦儒家从"身心"造字,"■"应视为概念性的会意兼形声字,亦即"仁"之本字。由于手写字形的简化,造成"身"字偏旁被简写成"千"或"人",其后此字体又简化为从"人"、"二"的今字"仁"。然根据《说文解字》,"仁"的本意依然是"亲"。透过对古代"■"字的考察,可以准确地显现出先秦儒家概念之逻辑。

关 键 词:先秦儒家  楚简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