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个性理论
引用本文:L·尤若夫,艾里加.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个性理论[J].世界哲学,1963(9).
作者姓名:L·尤若夫  艾里加
摘    要:应该深入地研究个性理论问题,以便适应共产主义建设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在于:除了探讨个性的外部条件,还应研究这一概念本身、个性的结构、个性与社会的辩证关系,而不应该把个性完全溶解在社会关系中,用对社会关系的研究来代替对个性的专门研究。个性概念是个复杂的、结合的概念,它首先具有社会内容,同时又保留了自然的生物性质。个性结构中包括个人的实践行为及其需要。这里首先意味着劳动,此外还有其他的实践活动。个人需要的性质及满足需要的方式也在个性结构中占重要地位。个性结构的意识范围因素可以从它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考察:内容是外部址界在知识形式中的反映,形式是个人的心理因素。对于共产主义个性的理解既不能完全脱离目前的现实情况,又不能陷入狭窄的实用主义。不应该把个性全面发展了解为放弃社会分工和专业研究。多面性并不等于个人精通全部社会文化,也不意味着是一种静止状态。人的非个性化是资本主义的伴生物,社会主义的按劳取酬原则刺激着人去发展个人能力和素质,是一个质的变化;但仍然把精力用在维持生存上,只有按需分配原则才使人摆脱这种状态。因此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充分地发挥个性的内部素质。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