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孟子的羞耻观念
引用本文:刘佳宝.孟子的羞耻观念[J].道德与文明,2018(6):145-152.
作者姓名:刘佳宝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哲学系
摘    要:孟子并不仅仅将"耻"理解为既已做错事之后的情感反应,他还进一步认为"耻"可以是前瞻性的,它使人狷介自守,因而"耻"就其是"有所不为"的稳定倾向而言也是一种美德。孟子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但羞耻感与有所不为都有待一个人主动地推广扩充才能达至"义"。君子的荣辱观正是建立在对于自己固有的高贵的善性的体认之上,从而以修成仁义之德为荣,而不会盲目追随公众舆论。另外,孟子还表达了一种因不如圣人而有的"耻",它激励人日新其德,以圣人为理想进行持续一生的自我转化。

关 键 词:孟子  羞耻  有所不为    圣人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道德与文明》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道德与文明》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