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人格同一性问题的还原论进路
引用本文:王球.人格同一性问题的还原论进路[J].世界哲学,2007(6):92-100.
作者姓名:王球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本文写作得到中央民族大学张继选博士、美国泽维尔大学白彤东博士和浙江大学应奇教授的指正,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作者
摘    要:作为最古老的哲学思考之一,尽管人们通常习惯于对人格同一性问题采用第三人称外部标准,或者持有宗教信念的人对其探讨也暗中预设一个不可还原论的"灵魂"。从而使问题变得无可辩驳。然而,由洛克奠定的第一人称记忆标准,经由巴特勒、雷德、休谟,直到以威廉姆斯和帕菲特为代表的当代分析哲学家的还原论进路,实际上构成了西方哲学家对该问题讨论的主流。这一进路在帕菲特那里达成了对人格同一性的问题消解,而它的背后却蕴含着旨在批判古典利已主义的目的论导向。本文工作仅限于按照还原论的内在逻辑来勾勒出这一进路的演进及其争论的内在关联。

关 键 词:人格同一性  还原论  休谟  帕菲特

A Reductive Way of Personal Identity Theory
Wang Qiu.A Reductive Way of Personal Identity Theory[J].World Philosophy,2007(6):92-100.
Authors:Wang Qiu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