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性朴欲趋恶论视域下的荀子政治哲学
引用本文:李友广.性朴欲趋恶论视域下的荀子政治哲学[J].管子学刊,2022(4):81-91.
作者姓名:李友广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研究”(15XZX006);
摘    要:荀子的人性论实为性朴欲趋恶论,这直接影响了人们对荀子政治哲学的理解与把握。“性朴”,则人性可善可恶,说明人性可伪可化;“欲趋恶”,彰显人性有流于恶的可能,说明涂之人化性难为。以此为逻辑起点,荀子通过“天人相分”的理论形式对天人之间的边界进行了自觉清理与界定,充分发掘出了人的主体性,进而以此为进路探求圣王如何获得异于涂之人的“大清明”之心,从而为圣王创制礼义法度提供难以辩驳的正当性。如此,荀子的政治哲学就有了不同于孔孟政治哲学的理论面目:在没有否定圣王之德的前提下,更为重视圣王创制礼义法度之功。与孔孟的政治哲学思想相比,荀子的政治哲学思想无疑更加适应战国时期由封邦建国政治权力体系(周制)向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秦制)过渡的天下大势。

关 键 词:荀子  性朴欲趋恶论  天人相分  大清明之心  圣人观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