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宗派组织与寺产控制——以清代普陀山为例
引用本文:李伟.宗派组织与寺产控制——以清代普陀山为例[J].世界宗教文化,2023(4):7-14.
作者姓名:李伟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明清民国东南地区寺院经济与宗法制度研究”(编号:20CZJ008)阶段性成果;
摘    要:就全面认知中国佛教宗派而言,剃派、法派等宗派组织的经济意义值得重视。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在明末重兴后形成了以普济寺、法雨寺为中心的剃派组织。清初,禅宗法脉再次传入普陀山。以潮音、性统为中心的法派组织掌控前、后两寺,调整常住与两寺原有剃派子孙之间的经济关系,控制香费。从清代中期开始,法派对两寺常住的控制开始松动,两寺皆演变成剃派房头经营常住的模式。普陀山的案例,有助于理解中国佛教的宗法制度与寺院经济。

关 键 词:普陀山  宗派组织  剃派  法派  寺院经济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