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要有创造性”指导语效应及其对创造性教学的启示
引用本文:庞维国,韩建涛,徐晓波,林崇德.“要有创造性”指导语效应及其对创造性教学的启示[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6,14(5):701-708.
作者姓名:庞维国  韩建涛  徐晓波  林崇德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 100875;2.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上海 200062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摘    要:“要有创造性”指导语效应(effects of explicit instructions to“be creative”),是指在创造力测验或实验任务中,明确要求“要有创造性”(be creative)的指导语,能够促进被试的创造性表现的现象。该效应的理论解释主要有最大化表现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和注意控制理论。在指导语中对“创造性”作出解释、创造性任务的类型以及被试特征,都会影响“要有创造性”指导语效应的产生。在创造性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要有创造性”指导语效应发生的机制,从设置创造性目标、根据任务特征施加精细指导、结合学生特征实施个性化教学三个方面,设计创造性活动,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 键 词:创造力  要有创造性  指导语效应  创造性教学。  
收稿时间:2016-03-05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与行为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与行为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