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恻隐之心:“同感”、“同情”与“在世基调”
引用本文:陈立胜.恻隐之心:“同感”、“同情”与“在世基调”[J].哲学研究,2011(12).
作者姓名:陈立胜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哲学系;
摘    要:一、问题的提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最能体现儒家对人性理解的一个关键词,莫过于恻隐之心。因此,把握恻隐之心的深刻内涵,对我们理解儒家的人性论至关重要。究竟何为恻隐之心?它与孟子提到的其他三种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参见同上])关系如何?近年来,西方学者往往从同

关 键 词:海德格尔  儒家  孟子  同情  存在论  天地之心  同感  基调  道德情感  生存现象学  

Ceyinzhixin:Sympathy,EmpathyandGrundstimmung
Chen Li-sheng.Ceyinzhixin:Sympathy,EmpathyandGrundstimmung[J].Philosophical Researches,2011(12).
Authors:Chen Li-sheng
Institution:Chen Li-she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