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首部汉语新约《圣经》译名问题——“白徐”《圣经》“神”之研究
摘    要:1707年,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白日昇和其中国助手徐若翰写作了汉语《圣经》(1),在《圣经》汉译史上,这是首次系统地将哲罗姆武加大本《圣经》(Biblia Vulgata)译成中文,译出了约80%的新约,是历史上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汉语《圣经》。而后世"二马"《圣经》很大程度参考了它,可见意义重大。更重要的是,"神"作为对Deus的翻译,可以说是"白徐"的创举之一,二人在翻译时既回避了教廷所反对的"上帝""天"等译法,也没有使用罗明坚和利玛窦初倡且至今获准的"天主"之译,这种译法的直接影响是新教的"和合本圣经"至今还有以"神"为主名的版本,使"白徐"的译法在300年后广受认可并推广开来。本文通过对白日昇书信的整理以及对历史背景的深入探讨,分析"白徐"Deus译名选择的内在因素,还原白日昇译经的背景及译名思考。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