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王船山礼学的双重建构——明末儒学平民化道路的反思
引用本文:田丰.王船山礼学的双重建构——明末儒学平民化道路的反思[J].孔子研究,2020(2):140-151.
作者姓名:田丰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天津300191
基金项目:本文为天津市社会科学院2020年院重点课题“忠恕之道与新时代美德伦理重建”阶段性成果
摘    要:王船山对礼学进行了双重建构:一方面在《四书》系统内发明《大学》《中庸》的精微义理;另一方面又将其置回《礼记》,强调《礼记》整体性,以及礼学为政化民成俗的功用。易简精神实质是儒学应对宋以降社会平民化的自我变革尝试,船山将易简精神、心学流弊与平民化转型关联起来,给予反思。他区分伦理德性与政治王道,拒绝普世教化的降格殉道,主张礼教的双重性:教化君子,礼治庶民。在道学性善论下,庶民与君子、夷狄与华夏之性皆无分别,此义可间接证成清人统治合法性。因此,船山以"习与性成"之说拒绝夷狄华夏有共同待复之先天性体。"习"超出个体伦理,由民族共同体礼制所塑造。礼制需要不断损益以维系其精微平衡,所以不是一套能够为夷狄窃取效颦的政治方案与礼俗设计。但船山之思考止于理论层面,没有给出笃实可行的政教方案。

关 键 词:王船山  礼教  差序  平民化  君子

The dual construction of Wang Chuanshan's ritual studies——The reflection on the civilian road of Confucianism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