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虚无主义、语言和创造性:尼采与德里达的界限
引用本文:李昀.虚无主义、语言和创造性:尼采与德里达的界限[J].现代哲学,2009(3).
作者姓名:李昀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哲学系,广州,510275
摘    要:尼采和德里达对虚无主义危机做出了不同的回应.这是因为作为主体解读活动及其结果,虚无主义危机本身表现出两可性:一方面,形而上学的真理意志已经演变为一种桎梏,带来了虚无主义的"虚无化"或人类创造性和历史的终结;另一方面,危机也构成主体走出形而上学的条件.德里达更注重对前者进行否定性批判,揭开了形而上学追求超验真理所带的虚无性,或追问本源所掩盖的"本源"缺失.尼采开启了这种批判,不过他更渴望逆转这种潮流,进行更具建设性的重构,而不只是把主体抛在丧失了"意义"的空场上.其目的是脱离消极的虚无主义,复兴各种冲动在主体创造性中的作用.

关 键 词:虚无主义  语言  创造性

Nihilism,Language and Creativity:The Dividing Line between Nietzsche and Derrida
Li Yun.Nihilism,Language and Creativity:The Dividing Line between Nietzsche and Derrida[J].Modern Philosophy,2009(3).
Authors:Li Yu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