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将无同?岂无异?——先儒论人性的共同性与差别性
引用本文:何怀宏,赵占居.将无同?岂无异?——先儒论人性的共同性与差别性[J].孔子研究,2023(2):36-44+157.
作者姓名:何怀宏  赵占居
作者单位:1. 郑州大学哲学学院;2. 北京大学哲学系
摘    要:人性显示出各种共性,也包含着各种差别性,且往往难分难解,值得仔细分析和梳理。先儒在春秋战国时代,对人性就有丰富深入的探讨,但以论人的共同性为主。孔子“性近习远”之说,预示了人性论探讨的基本方向和广阔空间。孟子所持的性善论,相当充分地发掘了人心向善的资源。荀子所持的性恶论,从社会制度着眼,也是积极主张人努力向善,化性起伪。汉至唐的儒家则更重视人的差别性,认为性有品级和等差。而纵览这些论述,可以发现先儒所论人的同异中,一个很重要的差别性分类是少数圣贤(包括“希圣希贤者”)和多数民众的差异。这也构成了传统道德两分的一种人性论基础。

关 键 词:人性  共性  殊性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