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卷入欺负行为儿童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心理表征
引用本文:鲁中义,郭娟,冯晓慧.卷入欺负行为儿童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心理表征[J].心理科学,2017,40(5):1123-1128.
作者姓名:鲁中义  郭娟  冯晓慧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摘    要: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纸笔测验考察了卷入欺负行为儿童和未卷入儿童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心理表征的差异。实验1发现,直接欺负者和受欺负者在不相容任务(道德是下,不道德是上)的反应时明显快于相容任务(道德是上,不道德是下);间接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和未卷入者在相容任务中的反应时明显快于不相容任务。实验2发现,直接欺负者和受欺负者倾向于把道德词放在垂直空间的下方,而把不道德词放在上方;间接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和未卷入者倾向于把道德词放在上方,把不道德词放在下方。直接欺负者和受欺负者之所以形成了完全不同于其他三者的隐喻联结("道德是下,不道德是上"),原因可能是他们对道德概念的认知存在偏差,并且认知方式也不符合常规。

关 键 词:欺负行为  道德认知  垂直空间隐喻  
收稿时间:2017-05-18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