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羞恶之心辨析——耻感、羞感和罪感
引用本文:姚育松. 羞恶之心辨析——耻感、羞感和罪感[J]. 孔子研究, 2019, 0(2)
作者姓名:姚育松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
摘    要:以羞感文化与罪感文化的区别来推定重视"面子"的中国道德观缺乏自律,其实是不恰当的。因为中国道德观赖以为基础的"羞恶之心"其实是耻感,而耻感是羞感和罪感的双重迭加。以儒学为旨,可知耻感即是羞恶之心,它出于恻隐之心,并可明确其萌发历程为:由不忍→将他者投射到自我心象→意识到对他者负有伦理责任。由于耻感非羞感,故以西方思想论羞感来理解羞恶之心,也就难以说明羞恶之心是道德本体,以及为仁与义的结合。最后,透过王船山的释义可以发现,耻感的扩充历程,即是孟子所言的"养气"。

关 键 词:羞感  罪感  耻感  羞恶之心  养气

Differenti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ense of shame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