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痛苦、道德和社会
引用本文:R.普拉萨德,敬石.痛苦、道德和社会[J].世界哲学,1983(5).
作者姓名:R.普拉萨德  敬石
作者单位:印度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R.普拉萨德)
摘    要:人都有追求享乐的心理,这种说法虽非是对人性绝对准确的描述,但它作为一种概括还是比较正确的,即:正常人不愿要痛苦,不把痛苦看作可取的价值。事实上,可以说痛苦没有价值,因为个人和社会都在设法尽量减少痛苦。所有这一切似乎能充分证明这一见解是合理的,即任何痛苦都是真正的坏事或不幸。本文主要想对这一见解的含意加以论证,表明这一见解是有害的,不加以正确认识就会贻误我们的工作。论证以前,需要说明一些其他的与痛苦概念或痛苦体验有关的一般问题。虽然痛苦不只是人类才有,但这里我主要谈人类的痛苦,而且也限于人类社会范围之内。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