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本际”考论
引用本文:黄崑威.“本际”考论[J].中国哲学史,2015(2):34-39,55.
作者姓名:黄崑威
作者单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儒释道三教关系史研究”(项目编号:11JZD005)
摘    要:"本际"词源为古代印度与原始佛教同时代的外道思想流派解释世界本源的哲学范畴。"本际"虽在汉译佛典中也间有使用,但在大乘经典中,才被赋予形上学的内涵,逐渐突出其"本体"色彩。"本际"又曾经是道教与中国佛教哲学的范畴之一。道教学者借"本际"一词的多义性,探讨"道体"与"道性"的本体之究竟和本源之起始,诠释"道"与"自然"在重玄学语境中的内涵和外延;"本际"范畴的定义,经历了由相似本体论向道性论和心性论的逻辑发展,这也是李荣的"本际义"与《本际经》及《宝藏论》的哲学诠释路径。《宗镜录》的"本际义"是佛教如来藏思想与道教重玄学"本际"理论相互借鉴、吸收的成果,代表了中国佛教宋代以后的思想发展趋向。

关 键 词:本际    佛道关系  佛教“中国化”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