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大批来稿之中,应“科学”专题之征的稿件廖若晨星。我们从为数相当有限的稿件中选摘出这组文章,自然很难表现出哲学的深沉。这种冷清的局面多少有些出人意外,因为我们经常听人们兴奋地谈论新技术革命将带来的新气象,体验到人民憧憬现代化未来的急切心情;也充分感受到理论界对从自然科学(有所谓新旧三论)吸收概念、范畴或方法的热忱。这一冷一热的强烈对比说明,人们对于科学的认识还是感性的。 这几篇短文,当然无法将问题揭示得很清晰,但它们起码体现了不同的倾向;也表达了一种愿望即努力去确定科学的世界,并因此逐渐逼近它的实质;通过对它的功能的阐释逐渐标明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只有这样做了,人们对于科学概念的一种静止了的看法才会重新充满了生命,因而才能达到对它的精神实质的占有。对哲学工作者来说这是一种很值得一做的工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注意:当今科学整体化的同时还有作为前提的分化趋势,同时,如果清醒地看到西方对于科学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及其社会历史背景,我们有可能理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盟”的时代要求所具有的新的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