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天道、心性与现象学之道学转向——评张祥龙《儒家哲学史讲演录》中的心学论述
引用本文:丁耘.天道、心性与现象学之道学转向——评张祥龙《儒家哲学史讲演录》中的心学论述[J].现代哲学,2021(1):76-93.
作者姓名:丁耘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基金项目:上海市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基地“中国的哲学话语体系建构”项目。
摘    要:本文关注的是现象学运动在面对中国哲学传统时所发生的"道学转向"。张祥龙教授在新著《儒家哲学史讲演录》中,将这一转向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本文试图在阐述张祥龙思想转变、新著贡献的基础上,讨论此书为当前中国哲学的创发带来的新契机。首先,祥龙教授思想的突转尤其体现在不再以海德格尔哲学为支配性的思想基源,而是将重心转向儒家传统,呈显为糅合唯识学的后现象学哲学,进而将现象学的道学转向带到心性、伦理阶段。其次,这一"心性-天道之路"结晶在《儒家哲学史讲演录》中的心学论述中。张祥龙在"时机化"学说的照应下,既会通儒佛,又指点出儒佛分际。其心学有三大贡献:道术上对"儒瑜伽"的总结;道学上对"赤子之心""孝悌慈"的阐发;道统上对罗近溪正统地位的发现与肯定。然而,在张祥龙道路所抵达的地方,仍可进一步追问比伦理转向更本源的道学转向的可能。伦理转向的真正完成需首先解悟"道体"。

关 键 词:现象学之道学转向  心性  天道  儒瑜伽  赤子之心  道体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