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哲学的贫困》中的价值形式问题
引用本文:杨洪源.《哲学的贫困》中的价值形式问题[J].现代哲学,2021(1):26-33.
作者姓名:杨洪源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的《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19CZX003)。
摘    要:马克思对价值形式的初步系统阐释可以追溯到《哲学的贫困》,虽然只是论战性的概述。作为观念论哲学的推崇者,蒲鲁东醉心"发明"各种"科学公式",用"建议""意见""自由意志"等观念间的推演来解释价值形式的二重性与矛盾性,诉诸虚构的历史来描述所谓构成价值的基本内涵、决定因素、形成过程及现实应用。马克思从批判这些"变戏法"出发,揭示了构成价值的实质与矛盾,指出它无非是相对价值的"另类表达"且漠视建立在阶级对抗基础上的经济事实,故而不能适用于解释金银成为货币的经济原因、证实凡劳动必有剩余的定理。马克思此时的价值形式理论看似尚未超过李嘉图价值理论,实则在方法上尤其是尝试解决剩余价值问题方面实现了飞跃。相形之下,蒲鲁东的构成价值论虽由于旨在解决工人的贫困状况而具有部分进步意义,却终究无法摆脱沦为工人遭受现代奴役之公式从而被历史遗弃的命运。

关 键 词:价值形式  构成价值  比例关系  社会生产关系  批判

The Form of Value in The Poverty of Philosophy
Yang Hongyuan.The Form of Value in The Poverty of Philosophy[J].Modern Philosophy,2021(1):26-33.
Authors:Yang Hongyua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