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景观中的民族性回归研究——以板桥剪纸在常宁民俗步行街景观空间的运用为例
引用本文:刘岩宁,方明,张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景观中的民族性回归研究——以板桥剪纸在常宁民俗步行街景观空间的运用为例[J].美与时代(上半月),2018(8).
作者姓名:刘岩宁  方明  张莲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南华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实验中心
摘    要:城市景观的民族性回归,旨在传承、弘扬城市内特有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人们在生活中耳濡目染,更加直接地接触、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从而获得更为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地域性、民族性文化的代表。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相继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虽然国内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上形式各异,但是更多的表现在研究、展览层面,但是如果与城市景观相结合,就会让这些被展览的东西从展览馆里解放出来贴近人们的生活。本课题主要以常宁板桥剪纸为例,探究如何更好的将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到常宁市步行街的景观中。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