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青少年时间态度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和学业拖延问卷,对 73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旨在探究时间态度与学业拖延的关系,揭示成就动机在时间态度与学业拖延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过去消极、现在消极和未来消极与学业拖延呈显著正相关,过去积极、现在积极和未来积极与学业拖延呈显著负相关。(2)过去消极、现在消极和未来消极与成就动机呈显著负相关,过去积极、现在积极和未来积极与成就动机呈显著正相关;成就动机与学业拖延呈显著负相关。(3)成就动机在现在消极与学业拖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未来积极、未来消极与学业拖延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的心理需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才源源  崔丽娟  李昕 《心理科学》2007,30(1):169-172
在质的研究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16-24岁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的心理需求模型,然后根据该模型编制问卷,进行了量的研究。探索性与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1)青少年网络游戏心理需求问卷由现实情感的补偿与发泄、人际交往与团队归属、成就体验三个维度组成,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可以施用;(2)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心理需求程度与其对网络游戏的使用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相关研究表明,由于青少年在网络社交中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可与支持,网络社交对网络成瘾具有显著的影响。自我价值定向理论认为自我价值是人们行为的终极理由,其中他人的认可与接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都是自我价值的重要支撑。当青少年生活在高社会经济地位环境中,其自我价值可能越高,网络社交使用频率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可能会减弱。我们从全国7个省收集了1216份青少年自评的网络社交使用频率、网络成瘾倾向以及父母自评的社会经济地位等指标的数据。结果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调节着网络社交使用频率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中,青少年的网络社交使用频率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不显著,而在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中,青少年的网络社交使用频率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极其显著。结果支持了自我价值定向理论。  相似文献   
4.
研究探讨学习困难中学生的刻板印象威胁及其对成就动机的影响。研究1采用实验法诱发学习困难中学生的刻板印象威胁,研究表明刻板印象威胁阻碍学习困难中学生心理旋转任务表现的提高。研究2在刻板印象威胁情境中,采用问卷法测量学习困难中学生的成就动机,刻板印象威胁组被试相比于对照组的成就动机水平较低,回避失败动机较高。研究3在刻板印象威胁诱发后加入自我肯定操纵,结果发现自我肯定组被试与对照组相比成就动机水平较高,回避失败动机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带来了青少年媒体使用行为的变化,其中媒体多任务现象尤为显著。为全面了解在青少年群体中日渐普及的媒体多任务行为,本文首先介绍该现象的概念界定,其次概括研究中的理论基础和测量方式,并总结了青少年媒体多任务的影响因素和影响后果。未来应加强对智能手机等新兴媒体对媒体多任务行为的影响、媒体多任务行为的性别差异、媒体多任务行为的生态化测量以及媒体多任务行为积极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学生性生理、性心理发展及性教育现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文虎  雷良忻  黄海 《心理学探新》2003,23(4):39-41,54
目的:研究青少年学生性生理、心理的发展及性教育的现状。方法:采用统一编制的《江西省中学生性现状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江西省三县市4所中学的1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男生首次遗精平均年龄为14.07岁,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2.96岁;(2)江西青少年手淫行为发生率较国外学生低,但对此行为更多表示否定态度;青少年有较强的异性交往愿望;(3)青少年性教育方面,家庭和学校教育未占主导作用,而女生在学校与家庭中受到的性教育显著高于男生;结论:江西青少年性生理发育正常,但在性生理、性心理发展中出现的正常现象的认识上存在许多误区。此外,青少年缺少必要的性教育,且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随机支持模型试图以假设支持为随机变量的方式描述主观概率的校准。采用随机配对的60个中国城市户籍人口的比较任务验证了该模型对初中、高中和大学生的适用性。研究还表明青少年主观概率校准的发展特点:青少年的正确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主观概率判断(信心)不同年龄有显著差异,大学生信心最强,其次是初中生、再次是高中生;大学生主观概率判断的极端性最强,其次是初中生,再次是高中生;青少年的主观概率校准是过度自信的。  相似文献   
8.
不同年龄城乡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多方法复合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采用多方法、多特征的新思路,以4种测量方法分析不同亚文化背景下424名青少年的集体──个体价值取向(collectivism-individualismvalueorientation)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趋势,试图在价值取向的理论构思和研究方法论两方面作新的探索。结果表明:(1)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的被试,其集体──个体价值取向存在着显著差异;(2)4种测量方法之间结果的相关非常显著,多方法复合式分析具有聚合效度;(3)在集体──个体价值取向方向上,我国被试更倾向集体。本研究在方法学上和交叉文化差异研究中都有其积极意义,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吴念阳  张东昀 《心理科学》2004,27(4):812-816
本文采用亲子关系测验(PCRR)与SCL-90量表评定了349名青少年的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状况,运用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亲子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80%以上的青少年家庭至少存在一种不良的亲子关系,其中最突出的类型为期待型亲子关系、溺爱型亲子关系和不安型亲子关系;青少年在强迫症、人际关系不良、焦虑和敌对等方面存在比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高相关,不同类型的不良好亲子关系与青少年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10.
基于神经成像技术的青少年大脑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脑成熟是一个动态过程, 高级神经活动的发育主要集中于个体发展的第二个10年: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时期是行为、认知和脑迅速发展的时期。青少年普遍表现出来的注意、冲动控制、计划、决策等认知能力的提高都是基于神经系统的成熟发展起来的。运用神经成像等技术的研究指出, 大脑在青少年时期的发展经历着突触精简以及髓鞘化的过程; 白质、灰质在青少年时期的成熟有不同的发展轨迹。青少年大脑皮层的成熟顺序与认知功能的发展相联系, 人脑的高级认知功能在青少年时期发展完成。在这一过程中, 脑的发展会受到情绪、环境以及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